阿燦、順嫂、蝦碌
已有 781 次閱讀2008-11-20 19:31
|個人分類:俗語典故
阿燦:阿燦是一個名字,出自無線電視翡翠劇場之《網中人》,他是從中國大陸逃來香港的非法移民,土包子,卻充時髦。一般用作稱呼當時既自卑又自大的中國非法移民。現在引申到外來的土包子。例如港燦——在大陸的港人反成了土包子;加燦——在香港、大陸的加拿大回流移民土包子。
例:唔好以為佢係阿燦,佢經發咗達,變咗富商喇。/笑人阿燦,自己先係港燦!正老土!
來源:
阿燦是《網中人》裏的一個配角,從大陸偷渡來港,他生長的地方與香港不同,價值觀念大異,重新在香港生活遇到很多衝擊,使這個典型角色充滿了喜劇感。啟發這個典型的構思,是一位當時考進編劇組的大陸新移民黃榮燦,編審王晶和馮志強巧妙地從中提取精華,塑造出一個家傳戶曉、更成為香港典型人物的角色。
順嫂:普通家庭主婦,住在當年的牛頭角徙置區,知識水準不及小學畢業,主要興趣是看電視,為人八卦,貪小便宜。
例:你貪呢點小便宜做咩?連牛頭角順嫂都不如。/呢啲係畀順嫂睇嘅節目,無謂嘥時間喇。
來源:
電視臺經常給傳媒指責節目的素質低,編劇們惟有自我解嘲:“我哋做嘅電視節目係畀牛頭角順嫂睇嘅。”意思是編得顯淺,沒有深度,適合普羅教育水準低的觀眾。後來無線電視製作了一週五集的《香港八一》節目,替劇中一位家庭婦女取了順嫂的名字,更奠定了這種典型。
蝦碌:做錯了,擺了烏龍。
例:佢真係冇鬼用,次次做嘢都蝦碌。/弊,今次曬啲照片蝦碌咗,點交差?
來源:
無線電視早年有一早晨節目《清晨雅集》,其中有烹飪環節。有次主持人準備教煮蝦碌,材料也準備好了,但蝦碌卻沒有煮成,據說是因為停電,不過搞錯了什麼現在已不可考,結果是令到主持人十分尷尬,工作人員則哄堂大笑。擺下這個烏龍之後,電視臺凡是搞錯了或擺烏龍,都說蝦碌咗,蝦碌由名詞變成動詞。後來更由電視臺傳出,社會上亦通用起來。(來自香港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