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粵語協會 返回首頁

的個人空間 https://www.cantonese.asia/?0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它山之石]我国交警眼中的越南交通

已有 629 次閱讀2009-10-14 21:07


我国交警眼中的越南交通

 2004/08/17 23:01  环球时报

越南路况、车况复杂,但交通事故却很少。


  张开法


  6月初,本人有幸到越南一游。数天内,越南宽不足5米、长不过10米的苗条建筑,大街上众多戴着绿色帽子的男子和遮着口罩的妇女,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过,大概是职业习惯使然,旅途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越南交通的三大反差。


  反差一:狭窄的道路与高档的车型


  从广西东兴口岸出关,我们来到与东兴相邻的越南开放性城市———芒街(当地人称为越南的「罗湖口岸」)。稍作停留便踏上了从芒街市去下龙市的行程。


    载着我们的是从韩国进口的Hyundai旅游专用车,连接两市的惟一一条国道,宽6米,两边路肩不足1米,这样的道路在我国还达不到三级公路的标准,在越南是二级公路。在190公里的行程中,有数不清的弯。越南导游戏称:这条路有999道弯,是一条给人「免费按摩」的路。


    与狭窄的道路对比鲜明的是,路上行驶的不论是客车还是货车,都是从日本、韩国、欧盟等国进口的高档车,摩托车则多是日本的Honda和Suzuki两种车型,也有越南本国产的。越南走私活动猖獗,长期以来形成了「国穷民富」的状况,政府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越南国内公路总长约20万公里,其中国道1.5万多公里,省道1.6万多公里,县、乡村道13万公里,整个公路网尚算较为合理。


  反差二:复杂的路况与低发的事故


  在越南,不论是城市街道、乡村公路还是国、省道,似乎很难找到一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的道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都在同一条道路上通行,这与世界不发达国家情况相似。按正常的情况,这种混合式的交通和复杂的路况,极易导致各类交通事故。但我们乘车从芒街市到下龙市、再到首都河内,往返行程达1000多公里,历时30个小时,除了在煤区挝门小镇附近看到一起货车翻车的事故外,没有发现任何交通事故。


    据导游介绍,越南很重视对驾车人、车辆的管理和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国民交通安全意识强。在旅途中我们也发现,路边的行人,不论是男女老少都自觉在路肩上行走,没有在车辆临近时横过公路的行人,也没有发现并行的非机动车。边远地区的一些村民有时也用自行车载运柴木,但途经坡道时总能自觉下车推行。近几年来,越南城市的机动车,特别是摩托车数量大幅上升(摩托车年均增长25%),导致局部地区事故有一定比例的上升,但全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总量一直较为平稳。据统计,交通事故最为频繁的春节期间,越南共发生867起交通事故,日均100余起。而在我国,仅浙江金华的义乌(县级市),非节假日时段日均发生交通事故就有50多起。


  反差三:稀少的警力与罕见的违规


  在漫长的旅途中,每隔60—80公里才能看见越南交警。他们穿着浅黄色的警服,戴着嵌有国徽的警帽,挺着在越南少见的将军肚(导游介绍,越南交通警察是该国较为优越的一种职业,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手持指挥棒和测速枪,在路上执勤。在我国,警力如此稀少的路段上,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超车等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肯定会很多。我们了解到,越南的交通法规与我国现行交通法规较为相似。我们认真观察了路面的情况,发现机动车临时停放时总能选取合适的地点,尽可能不占有效路面,司机能在车辆前后必要的距离做好标记,以此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我们乘坐的旅游车每隔2个小时,司机总要在路边的停车场停留15分钟,既为游人提供方便,自己也可借此作短暂的休息,缓解驾车的劳累。行驶前司机自觉系上安全带,并关闭手机。行驶中,导游主动充当安全员的角色,发现有人在车上抽烟、打开车窗或大声喧哗,均及时制止。对不听劝告的,沉默寡言的司机索性将车停在一旁,直到游人听从劝说。车驶至弯道、交叉路口、城镇村庄等较为复杂的路段时,驾驶员自觉采取减速、靠右、鸣笛等措施。有一次在急弯处发现有占道行驶的摩托车快速驶过来,危急中驾驶员从容采取避让措施,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其熟练的驾驶技术,令我们这群老交警由衷感叹。据司机介绍,发生了交通事故,司机除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外,还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其所在单位也会对其扣发奖金或工资。由于事后追惩机制十分严格,越南驾驶员都不敢有丝毫的违规行为。


  越南的交通条件与中南半岛的边远山区较为相似。虽然越南交通设施简陋、交通警察较少,但道路交通秩序和较低的事故发生率,却比我国的情况要好得多。最关键的,还是越南公民在交通活动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者任职于浙江磐安县公安局交通巡警大队)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5-5-9 13:42 , Processed in 0.05158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