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
本名 | 曹捷 |
出生 | 1958年8月17日 香港 |
教育程度 | 碩士 |
出道作 | 《屋之輓歌》 |
代表作 | 《泰晤士河畔》 |
廣播劇 | |
節目 | |
廣告 | |
書籍 | |
見附表 |
陶傑(1958年8月17日-)原名曹捷,尚有另一個筆名楊非劫,原籍廣西,香港暢銷專欄作家及傳媒工作者,新穗詩社社員,也有「香江第一才子」之稱,他在報章雜誌上(立場偏向親歐美自由主義)經常發表以文化角度評論政治和時事的文章,以嬉笑怒罵的形式批評中國文化陋習及中港政府,遭到部分人士的強烈反彈,被部分人視為極崇洋人物。亦有人認為,他對香港及中國社會的嚴厲批評,是「愛之深、責之切」的表現。此外他是泛民主派人士代表之一,立場上支持香港普選及民主政治。二零零七年九月中,他簽約亞洲電視,拍攝亞視新一輯資訊節目,與劉天賜一起主持。
目录 |
陶傑出身左派報業世家,父親曹驥雲為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母親常婷婷為編輯;外祖父常書林為《珠江日報》記者、弟弟曹輝在中資公司工作。年輕時在香港灣仔摩利臣山道長大。自幼接觸古典文學,中學時開始投稿,作品發表在《新晚報》。曾以散文《屋之輓歌》奪得1976年全港中學生徵文比賽冠軍。《輪》及《揮春之二》分別奪得《時代青年》第二屆徵文比賽散文組冠軍、第三屆詩組冠軍。《兵車行》及《勇士》分別被選為第五屆青年文學奬詩高級組亞軍,第六屆青年文學奬詩高級組季軍。散文集《泰晤士河畔》獲得第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雙年獎。
幼時陶傑曾經於香港左派學校培僑中學就讀,後來轉去嶺南中學,十七歲因會考成績未達中六要求而到英國重讀中五。中七畢業後,考入華威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得學士銜。又在倫敦大學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讀國際關係碩士。畢業後於英國廣播公司任職八年,並任香港電台駐英記者。
回港後,陶傑在香港《華僑日報》、英文《東快訊》(Eastern Express)(皆已停刊)及《明報》擔任副總編輯。 1994年9月15日曾在機場隧道發生嚴重交通意外,在醫院深切治療部逾月。(在專訪中,他曾提及昏迷期間見到蓮花。)後來在《明報》撰寫《黃金冒險號》專欄。有一段時期曾經為《東方日報》撰寫社評及《功夫茶》專欄。又在香港電台主持每週節目《講東講西》,亦曾在無綫電視與劉天賜主持電視節目《犀牛俱樂部》及於《都市日報》撰寫《光明頂》專欄。
現時,陶傑在香港《蘋果日報》撰寫《黃金冒險號》、《陶傑短評》、《星期天休息》專欄,壹週刊的《坐看雲起時》並在香港商業電台擔任晚間節目《光明頂》主持。此外,陶傑亦與TOM出版集團大股東周凱旋合作,擔任和記旗下內容供應商「威震四方」的創作總監,為和黃3G手機提供內容和撰寫《茶杯雜誌》專欄。
陶傑已婚,育有二子。
陶傑的作品主要使用中文寫作。他善於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對比喻法特別精通,把抽象的感覺和概念化為立體的景物,使筆下文字帶有強烈的視覺效果。並且大量引用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和歷史、藝術、政治、男女關係等各方面的知識,把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元素融合在一起。
作品常見中西文化的比較,透過讚頌西方文化來大加批評各種不同中國文化的弱點和缺失。對九七後香港特區政治文化的各種中國化現象,亦常大加批評及表示不滿,曾經表示希望英國能繼續統治香港。
風格時而幽默,時而挖苦、誇張、反諷,特別是針對中國文化時。喜歡以「小農社會」、「小農DNA」、「大唐人街」等詞描述現代中國人生百態,社會上有人批評他言論過於偏激和主觀,但也有人認為他一針見血地說出事實。陶傑熱衷於研究中國文化,不時在報章上經常發表時事評論文章,以強烈批評中國文化作時事評論的焦點。另外,他亦有崇尚歐日文化的各種表現,特別是對英國是最爲欣賞,但他強調只是崇優。
2003年4月陶傑在香港明報《黃金冒險號》專欄撰文《下台吧,董建華!》嚴厲評擊當時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要求他下台,引起頗大迴響,當時特首辦主任林煥光甚至罕有地致函報館回應。該篇文章多次被引用,亦被劇團「進念二十面體」及「非常林奕華」於舞台劇《東宮西宮》內引述,成為當時社會責罵董建華文章中的其中一篇經典。
已出版的作品結集有:
黃金冒險號 | 1998年10月 | 皇冠 ISBN 9624513716 |
再見蘇絲黃 | 1999年1月 | 皇冠 ISBN 9624515271 |
不給一口釘 | 1999年2月 | 皇冠 ISBN 9624514836 |
馬戲班主走了之後 | 1999年2月 | ISBN 9624515530 |
日暮荒老的地平線上 | 1999年7月 | ISBN 9624515972 |
名人學語文──訪問系列 | 1999年7月 | ISBN 962856031X |
香港這杯雞尾酒 | 1999年9月 | ISBN 9624515735 |
中國化的魚眼睛 | 1999年12月 | ISBN 9624515832 |
泰晤士河畔 | 2000年1月 | 皇冠 ISBN 9624513686 |
因為它在那裏 | 2000年1月 | ISBN 9624516200 |
權力的地圖 | 2000年4月 | ISBN 9624514615 |
颱風和島的約會 | 2001年3月 | ISBN 962451674X |
偉大的十字街頭 | 2001年6月 | ISBN 9624516596 |
流芳頌 | 2001年6月 | 明報 ISBN 962973544X |
名人學語文──訪談系列第二輯 | 2001年6月 | ISBN 9628560328 |
那一頭是甚麼景色 | 2001年7月 | ISBN 9624516995 |
香港,你要活下去! | 2001年10月 | ISBN 9624517029 |
香港,你要爭口氣 | 2002年4月 | ISBN 9624517193 |
天涯遠望的焦點 | 2002年7月 | ISBN 9624517223 |
滿香園的一朵朵笑靨 | 2002年8月 | ISBN 9624517193 |
思考在命運之上 | 2002年10月 | ISBN 9624517363 |
有光的地方 | 2003年7月 | ISBN 9624517606 |
風流花相 | 2003年7月 | ISBN 9624517592 |
圖騰下的銀河 | 2003年11月 | ISBN 9624518009 |
魚的哲學 | 2004年1月 | 皇冠 ISBN 9624517762 |
男女關係 2 | 合著,2004年4月 | ISBN 9628699334 |
自戀紅燭 | 2004年5月 | 皇冠 ISBN 962451805X |
石點頭──鍾逸傑回憶錄 | 譯作,2004年6月 | ISBN 9622096646 |
無眠在世紀末 | 2004年7月 | 皇冠 ISBN 9624518319 |
她是他的一場宿命 | 2004年7月 | 皇冠 ISBN 962451819X |
男女關係 3 | 合著,2004年7月 | ISBN 988977545X |
大偶像 | 2004年12月 | ISBN 9889800268 |
迷宮三千祭 | 2004年12月 | 皇冠 ISBN 9624518726 |
霓虹花憶 | 2005年2月 | 皇冠 ISBN 9624518831 |
那一夜星斗 | 2005年5月 | ISBN 9624518459 |
她把靈魂銘刻在水上 | 2005年6月 | 皇冠 ISBN 9628872036 |
國度的零時 | 2005年7月 | 皇冠 ISBN 9624519188 |
峰青夕陽紅:陶傑星期天評論集 | 2005年7月 | CUP ISBN 9889860945 |
青木瓜之戀 | 2005年10月 | 皇冠 ISBN 9624519374 |
天神的微笑 | 2006年4月 | 皇冠 ISBN 9624519536 |
黑嶺魔宮 | 2006年7月 | 皇冠 ISBN 9624519749 |
MK愚樂圈 | 2006年7月 | ISBN 9889877325 |
歷史和地理間的沉思 | 2006年12月 | 皇冠 ISBN 9789882160101 |
快樂鄉的一天 | 2007年5月 | 皇冠 ISBN 9789882160330 |
莎士比亞的安魂曲 | 2007年7月 | 皇冠 ISBN 9789882160378 |
海豚男的終極夜空 | 2007年10月 | 皇冠 ISBN 9789882160590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