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錄
粵語協會 返回首頁

的個人空間 https://www.cantonese.asia/?0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臺山古今五百年 I

已有 48 次閱讀2010-2-4 21:30

1????????? 開闢史曆五千年
?? 臺山,是偉大祖國南方一個縣市。她山川靈秀,氣候宜人,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更有勤勞、勇敢、智慧、堅毅的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在中原文化的哺育下,在這塊土地上開拓、創造,生生不息,使原來荒蕪之地,成為人眾物阜,文化發達,人材鼎盛之鄉。
追溯臺山人祖先的由來,過去人們常從“胡妃之禍”的宋朝咸淳年間談起,說是從南雄珠璣巷南遷而來。實際上,這僅僅是臺山人祖先的一部分。臺山的開闢史可以追溯到更遙遠的年代。
? 1957年4月,廣東省文物工作隊到臺山普查,在廣海、赤溪、小江等地發現石鑿、石斧、石網墜等文物。
1957年4月16日廣東省文物普查工作隊在廣海鹹家村南面的南海北岸沙丘新崩水口(土名山崩口)發現17片夾砂粗陶片,石石奔1件、石網墜1件。
4月17日上午,在咸家村東南角南海轉彎處岸上的毛髻山崗土名龜山坑,發現石石奔2件。
? 赤溪城北郊豬仔逕北碉樓山,發現石網墜1件,夾砂粗陶片5件。
? 赤溪城南郊拔園,發現方格紋陶片1件。
? 5月2日,在深井小江圩東長山頭,發現有肩石石奔1件、穿孔裝飾陶器1件、石網墜8件。
? 4月22日,在台城貓山東南山崗下,發現石鑿1件、石石方1件。
在廣海大坑奇坑村對面山南部,發現兩面穿孔的石器1件、方格紋陶片1件。
? 1982年11月21日至23日,在廣海甫草山塘村南面沙灘高地,發現沙丘遺址。該遺址距地表25釐米至70釐米,分佈約100平方米。經考古專家鑒定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距今已五千多年。
? 根據《簡明廣東史》分析,“從一兩米厚堆積的貝丘遺址看來,當時已經出現了定居聚落,這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又一進步,表明人們可以選擇適宜的地方住下來和擴大集體居住地。”“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以漁獵經濟為主的部落,主要分佈於狹義的珠江三角洲的貝丘、沙丘和部分崗丘臺地遺址之中,……這個時期的遺址,年代距今約五六千年。”
“當時磨光石器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以適應生產日益發展的需要。主要種類有矩形和雙肩形的石斧、石石奔,還有鑿、鋤和鏟。”作為生活用具的陶器無論種類和數量,都已大大增多。
? 在臺山境內發現的沙丘遺址和文物,絕大多數分佈在濱海的地方。《簡明廣東史》認為,“從各地發現的遺跡和遺物看,當時珠江三角洲的部落居民,以漁獵、捕撈經濟為主,崗丘臺地遺址或已兼營農業,並且已出現了定居聚落,但沿海一帶……的沙丘遺址,則多屬半定居或流動性棲息的遺跡”。
? 由此可見,遠在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臺山地區已經有人類活動。他們棲息於山崗、海邊、河岸,以石石奔、石鑿、石網墜等為生產工具,以夾砂粗陶器為生活用具和裝飾物,在這個濱海地區繁衍生息。他們是臺山人的老祖宗。考古的新發現,將臺山的開闢史推前到五六千年前。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4-29 9:45:42編輯過]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6-19 03:12 , Processed in 0.0335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