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語作為漢語的一種強勢方言,它的詞滙自然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共同性。據估計,與普通話相同的詞滙接近70%,如果內容是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詞滙一致性更高,至少有90%。
與普通話不一致的那部分詞滙其來源較多,構成也比較複雜,這也形成了粵語的特點。按其來源,可將這些詞滙分成以下幾類:
一、古詞
粵語較早地脫離漢語母體,而且遠離中原地區,也沒有跟上漢語的變化,許多在現代普通話裏已經不再使用的詞滙,在粵語中仍然很常用。例如:
畀(給) 畀支筆佢(給他一支筆)
黐(粘) 呢啲餅好黐手(這些餅很粘)
嗍(吸) 嗍一啖氣(吸一口氣)
佢(他) 佢係邊個(他是誰)
二、古越語底層詞
古越語是古代生活在嶺南地區的南越(通“粵”)民族所用的語言。中原人遷到嶺南,語言不免受其影響而且古越族大部分也被逐漸同化,他們在放棄本族語而使用漢語時不自覺地帶來了古越語的詞滙。這些詞滙在今天為古越族後代的壯侗等少數民族的語言裏可以找到印證。現舉例如下:
呢(這) 呢本書係邊個o架(這本書是誰的)
執(拾) 執起本書(把書拾起來)
蝦(欺負) 唔好蝦細佬(不要欺負弟弟)
三、方言詞的創新
粵語方言詞絕大部分是屬於自己創新的。隨著新事物、新觀念的產生,詞滙也需要不斷發展創新。由於廣東地區與中原地區相隔遙遠,各自發展必然帶來分歧,這就產生了粵語與普通話部分詞滙的差異。例如:
雪櫃(冰箱) 雪條(冰棒) <廣東人通常冰雪不分>
煲(煮、熬) 煲飯(煮飯) 煲粥(熬粥)
豬紅(豬血) <廣東人忌諱說“血”改稱“紅”>
撞板(碰釘子)不聽老人言,撞板在眼前 (不聽長輩話,免不了要碰釘子)
四、外來詞
廣東的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廣東地區是最早被迫設立通商口岸的地方之一,而且香港被英國割占,隨著外國的新的東西的傳入,英語的詞滙也就大量進入粵語。其中一部分也被普通話吸收,也有一部分普通話並未吸收而粵語單獨吸收了。
巴士(公共汽車,bus)
波(球,ball)
飛(票,fare)
曲奇(黃油小餅,cookie)
鐳射(鐳射,laser)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