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中, 有二國國名讀法甚為特別。 一為荷蘭(Holland),一為秘魯(Peru)。荷蘭: 其「蘭」字須變調讀作「躝」。 而其他含蘭之國, 如波蘭, 芬蘭, 愛爾蘭則毋須變讀。 秘魯: 其「魯」字須變調讀作「嚕(撈)」, 而太平洋小國瑙魯則毋須變讀。何解? 依在下推測, 乃因荷秘二國自明清二代起即與廣東有深度交往, 而當其時粵人盡力模仿其國名原音, 將重音置於第二音節, 且白讀相傳至今。 先表荷蘭: 此國傳來二物, 深入我等日常生活。 一為荷蘭豆, 一為荷蘭水。 荷蘭豆, 人盡皆知, 嶺南尋常蔬菜矣。 荷蘭水? 即今之汽水。 今時今日此稱近匿, 大眾鮮聞不足為奇。 此充氣飲物置於玻璃樽內, 以鐵蓋(內含膠墊)密封之。 鐵蓋乃衝壓(粵稱「啤」, 源自英文「bear」 )而成, 以鐵錘扁之, 得一變形物, 形似勳章。 是故眾多香港影視作品中, 勳章被戲稱為「荷蘭水蓋」: 系「荷蘭水的蓋」, 而非「荷蘭的水蓋」。 (附帶一提: 荷蘭本身, 其官方國名亦甚為特別: the Netherlands。 既有定冠詞「the」, 又有複數「s」。 在下嘗求教於荷人。 得到答復: 「netherland」為「低地」之意。) 再表秘魯: 約莫自十數年前始, 若有人瞞住老闆或同事靜雞雞去揾外快, 則其行為被稱作「去秘撈」: 秘密地撈嘢, 「悶聲發大財」, 而非遠赴南美…若「秘魯」之讀法毋須變調, 則隱語「秘撈」斷無流行一時之可能。
相關討論帖:http://bbs.cantonese.asia/viewthread.php?tid=5057 |